近日,江苏省文化厅公布了首批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单位名单,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等14家单位成功入选。
研究基地的遴选建设旨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和人才密集的优势,集约科研力量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和传播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今年3月,江苏省启动了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申报工作,在高校推荐、申报基础上,采取资质审核、调研考察、成果评估等形式进行筛选,先后多次召开评审会,最终,我校以其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和突出优势,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料整理、信息收集与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型的学术机构,设在我校人文学院。研究院拥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科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养点。在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编撰出版农史研究专著80余部,辑佚、校释出版古农书18部,编辑《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上编)丛书14册,在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在已出版的农史著作中,《齐民要术校释》《东鲁王氏农书》《中国农学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耕作制度史》《中国畜牧兽医史》《中国农田水利史》《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等著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农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1987年以来,该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亚太图书荣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5部专著被译成日文和英文分别在日本和香港出版。
近年来,在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的带领下,研究团队坚持优势学科方向,整合文化管理专业等专业力量,重点关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自启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编写至今,已公开出版《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技术:历史与遗产》《农业:文化与遗产保护》《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等系列文化遗产著作。多项成果在各类评选中获奖,其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获2012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获2010-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遗产信息平台建设”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获国家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
此次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有利于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通过理论引领、成果转化、咨询指导等方式支持和服务于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